案例分享—中国花卉博览会竹藤馆

作者: 杭州邦博科技有限公司 2022-03-30

中国花卉博览会竹藤馆




     竹藤馆为本次花博会永久场馆中体量最小的展馆,位于花博园主轴西侧的竹藤园中。从空中鸟瞰,竹藤馆没有墙面、屋顶、门窗等建筑要素,并不像一个常规的展馆建筑,而更像是一个巨大的编织竹器。如同其建筑形态的“非常规”设计,竹藤馆在材料运用、建造工艺上经由建筑师、结构师和工艺师等的通力合作,研发出一系列具有独创性的“非常规”建造方案,突破了现有园艺展览建筑的设计范式,故此我们将本次设计实践称之为“非常规定制”。

非常规定制:对材料、工艺的创新探索和实验


▲总体鸟瞰图

景观雕塑式的“竹茧”造型



       园区总体设计为建筑面积仅350㎡的场馆规划了近10000㎡的“竹园”用地,“馆”与“园”的组合成为本次设计的显著特征。因此,我们希望将建筑景观雕塑化,消解墙体、屋顶、结构等建筑要素,以一种连续的、均质表达的界面围合出形态与空间,使建筑器物化、雕塑化,以获得类似竹藤手工艺品的艺术表现力。

      设计从竹器中找形,结合花博主题,选取“茧”为原型,取“破茧为蝶”之意,拟编织层叠之形,彰显编织竹器自然流畅的形态与细腻丰富的肌理质感,让场馆本身成为竹园景观中的一件工艺展品。

编织主体西面鸟瞰图

竹藤馆入口视图

编织曲面限定的漫游空间

类似于竹器通过编织工艺生成作为容器的空间和形态,本次设计希望通过建筑尺度、建构性的编织,统一构建出场馆的形态和功能空间,由此实现形态逻辑和空间逻辑上与竹器的同构。

竹藤馆夜间效果

        编织曲面整体西高东低,悬挑面与垂直面环绕、围合形成一个游廊空间,扭转的顶面覆盖形成一个具有椭圆形开口的、空间形态随编织顶面起伏变化的庭院。设计将庭院地面下沉一层,环形的坡道顺应编织曲面由西向东缓缓下沉,强化了空间随编织面蜿蜒流转的动势,并将参观路径与编织界面的流动结合起来,形成在编织面中漫游穿梭的独特体验。

空间构成分析图


坡道游廊

▲曲桥

空间性编织曲面:竹与钢的三维立体编织

      利用参数化设计,我们尝试了一种交叉编织单元从平面沿曲面向逐渐扭转的三维编织方式,形成具有空间深度变化与强烈光影效果的空间性编织曲面。而从方寸之间的工艺竹器,到一个跨度30米的永久建筑,我们以建构层次为依据,区分了作为主要受力单元的钢结构形态骨架与作为附加受力单元的竹材填充构件,由此实现器物——建筑的尺度转换,并对钢材与竹材进行了符合各自材料特性的建构表达。





编织面建构逻辑示意图

image.png

▲竹藤类材料编织试验

image.png

以钢材与竹材为主体的建构表达

        经过多种竹藤类材料的编织试验,竹材的选择最终采用新型环保的可再生复合竹材——高强度竹基纤维复合材料(俗称“竹钢”)。建造方式上,选取30mm 宽、5mm厚,2.5m长的竹钢片单元,竖向上在双层索网之间垒叠填充成面,曲面展开方向则沿钢索拼接成与之等长的“经纬线”,同时,每根“经纬线”采用平行排列的双层竹钢片,间隔设置加固条,并在交叉节点处开口固定,完成两个方向竹钢片与索网连接节点的咬合固定,形成一体化的建构表皮,既展现了张拉索网的结构美感又显示出新型绿色竹材在当代建筑中的创新应用。

image.png


1648642448832900.png


1648642450684772.png

▲编织面细部

竹钢节点

竹钢加固节点

▲竹钢收边节点及钢结构撑杆节点

注:此图片和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收起

取消
  • 官网首页
  • 一键导航
  • 电话咨询